所有产品
热门搜索:
门票
活动
特产
景区
搜全站
小麦播种注意4大问题,想不高产都难!
秋收过后,农民朋友不得一丝空闲,紧接着又要投入到小麦播种工作当中。这直接关乎着来年小麦产量的高低,因此农民朋友不敢有一丁点儿疏忽大意。
1、整地
“七分种三分管,整地是关键”,只有把地先整好小麦才能高产。
打破犁底层:现在很多地区都是采用旋耕机整地,连年旋耕不进行深耕,这样土壤15公分以下便会形成一个坚硬的犁底层,用铁锹都难以挖动,影响小麦根系的下扎与营养的吸收,进而则会严重小麦的产量。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土地,应深耕20公分或深松25~30公分,然后再至少旋耕2遍将翻上来的硬土打碎。
镇压与整平: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常出现“面包田”的情况,土壤过于蓬松不利于保温、保水,容易造成小麦播种后的冻害与分蘖困难,因此应尽可能利用机械对土地进行适当镇压。在镇压过程中还可以对不平的地方进行整平,以免浇灌或下雨时积水排不出造成内涝。
2、拌种
这几年秸秆连年还田促使一些虫害、病害增加,因此采用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显得十分有必要。对于蛴螬、金针虫及蝼蛄等地下害虫,可以40%甲胺磷或50%辛硫磷乳液50克,加水4~5千克,拌种40~50千克;对于小麦纹枯病、黑穗病、条锈病,可用2%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.1%~0.15%,或20%三唑酮乳油按种重0.15%,或12.5%禾果利(烯唑醇)按种子重量的0.12%药量拌种(注意:三唑酮和禾果利用量过大会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,应严格控制用量);对于小麦全蚀病,可用2.5%适乐时100毫升,加水1.5~2千克,拌麦种50~100千克;对于小麦黄矮病、丛矮病,用75%甲拌磷乳油100~150毫升,加水3~4千克,拌麦种50千克。在虫害、病害混发区应大力推广杀虫剂、杀菌剂混合拌种,各计各量,先拌杀虫剂再办杀菌剂,严格按照拌种操作规程防治人畜中毒。
3、施肥
有关小麦播种前施肥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,因地域、土地等诸多因素不同,我们无法比较到底哪种施肥方案最佳。小编则介绍一下自己种地过程中的施肥方案,每亩施用某大品牌的19-19-19掺混肥40~60千克(具体用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决定),对于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每亩再施用尿素10~15千克,以免秸秆发酵与小麦之间相互争夺氮肥。当然有条件、有功夫的农民朋友,还可以施用一些发酵腐熟的农家肥,这对改善土壤、提高小麦产量有较大的帮助。
4、播种
播种时间:小麦秋播时间可以选择在10月15日前后,当然具体还需要看地域、天气、土地等诸多因素,一般每推迟1~3天便需要增加0.5千克左右的播种量。
种子用量:有关种子用量的问题各地区差异比较大,小编当地种子用量一般多在20千克左右,而有的地区种子用量仅10千克左右。对于种子用量小编无法给大家推荐,具体需要根据当地种植条件决定,不然小麦稠了影响分蘖、不抗倒伏,稀了则会影响正常产量。
播种深度:小麦播种深度以3~5公分为宜,播种过浅(不足3公分)容易造成麦苗匍匐生长、分蘖节裸露、分蘖多而小、不耐寒、易受冻及早衰等问题;播种过深(超过5公分)则容易造成小麦出苗缓慢、出苗不齐、叶片细长、分蘖少儿少、次生根少而弱及麦苗黄瘦等问题。
点击次数:
665
更新时间:2017-10-30 15:10:40 【
打印此页
】 【
关闭
】
上一条:
南非NULANDIS植物免疫剂Alexin强势登陆中国
下一条:
农业全产业链人工智能工程“农业大脑”亮相
相关文章
两增一减,安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
农业农村部部署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
联想佳沃推出新农人+粉丝模式 原来社群电商是这样的
安徽省已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196个
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
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
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
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
种业知识产权 端牢中国饭碗